2025年3月宏观经济分析

时间:2025-04-02

2025年3月宏观经济分析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在货币政策调整、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各国经济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通胀和增长挑战,全球主要央行在调整利率、实施刺激政策的同时,也在努力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美国、欧洲、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各自的应对措施,以抑制通胀、稳定市场,并推动经济复苏。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动态,特别是它们在2024-2025年期间的GDP增长表现,同时对比各国的政策应对,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视角。

从全球层面上看,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1.全球GDP增长速度超过预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估全年增速可达到3.2%,略低于2023年。在美欧央行纷纷加息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依靠消费和投资热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接近于完成软着陆。  

2.全球贸易持续复苏。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算全年可实现3.5%的贸易增长,贸易总量达到3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3.通货膨胀压力继续缓解,逐步接近各国央行目标水平。20国集团总体通胀率下降到5.4%。通胀水平较之新冠疫情时期大幅降低,带来了工薪的实际增长,直接提升了居民实际收入,主要发达经济体2024年实际可支配家庭收入增长了3%-4%。第四,就业形势良好。全球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平衡,多个就业市场紧张程度指标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大多接近历史低位。

一、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2025年1-2月,主要经济增长数据保持较快增长。我们估算,2025年1-2月中国月度GDP增速达到5.2%,虽较去年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持平于去年10-11月,且高于全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在生产端,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较去年12月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处于2024年5月以来的次高点(仅较去年12月低0.3个百分点)。在需求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0%和4.1%,分别较去年12月提升0.3和1.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至6.2%。

(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25年2月中国的GDP增速为5.2%,这一数据虽然较去年12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但与去年10-11月的增速持平,且高于全年预期的“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在生产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较去年12月回落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处于2024年5月以来的次高点。在需求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0%和4.1%,分别较去年12月提升了0.3和1.9个百分点,而出口交货值增速则回落了2.6个百分点至6.2%。

图片1.png 

中国GDP同比增幅走势图

(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1月CPI同比上涨0.5%、涨幅较去年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但2月快速回落至-0.7%、弱于市场预期的-0.4。2025年1-2月CPI大幅波动、整体偏弱,前者主要是春节因素扰动,后者主要是食品价格下拉。结构上,1-2月食品价格先涨后跌但2月跌幅达到3.3%,其中鲜菜价格下跌12.6%,而猪肉价格涨幅也明显回落。1-2月非食品价格表现尚可、2月微跌0.1%,其中衣着和教育娱乐项价格增速表现偏强。1月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较去年12月继续扩大0.2个百分点,2月则微跌0.1%、表现比整体CPI明显要好。核心CPI见底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也侧面印证2月CPI的较大幅回落是“非核心”因素所致。

图片2.png 

(三)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PPI同比:1月PPI同比下跌2.3%、跌幅较去年12月持平,2月跌幅继续缩窄至2.2%。结构上,采掘工业价格跌幅扩大,原材料工业价格跌幅缩窄,加工工业价格跌幅持平。

PPI环比:1月PPI环比下跌0.2%、跌幅较去年12月扩大0.1个百分点,2月跌幅则缩窄至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环比跌幅明显扩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三个主要分项。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制造业投资增长9.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降幅收窄14.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7%。民间投资同比持平;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6.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其中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6.4%、31.9%、31.6%、27.1%。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49%。

图片3.png 

(五)财政收入

2025年2月,中国的财政收入表现如下: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了1.6%。其中,税收收入为36349亿元,同比下降了3.9%;非税收入为7507亿元,同比增长了11%。

中央与地方收入情况: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9499亿元,同比下降了5.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为24357亿元,同比增长了2%。

主要税收项目情况:

国内增值税收入为15128亿元,同比增长1.1%。

国内消费税收入为4079亿元,同比增长0.3%。

企业所得税收入为9113亿元,同比下降了10.4%。

图片8.png 

(六)对外贸易进出口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5364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12亿元,增长3.4%;进口26551亿元,下降7.3%。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0%。

(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M2、M1)

M1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之一,也称为狭义货币,等于流通中的现金(M0)再加上单位的活期存款。

M2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之一,也称为广义货币,等于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1.2025年2月的M2增速为7.0%,和上月保持持平。M1增速为0.1%,相比上月的0.4%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水面以上。M1-M2的剪刀差也重新转头稍微扩大至-6.9%,而上月为-6.6%;M1是从今年1月起开始调整了统计口径,2月同比增速放缓,环比增速也转负至-0.1%,主要受居民活期存款明显下降的拖累,微观主体活力仍有待恢复。

2.2月社融存量增速为8.2%,高于上月的8%;2月社融增量为2.23万亿,高于去年同期的1.56万亿;2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从总体数据来看,2月社融还不错;但从分项数据来看,仍然是由财政提前发力推动的政府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实体经济融资仍然比较低迷:2025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而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2.39万亿元,同比多1.49万亿元;推算下来,实体经济融资仍处于负增。

3.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为-1150亿,稍低于去年同期的-1038亿;由于包含了春节假期,对居民中长贷的预期本来也不高;2月房地产市场还是呈现了一定的止跌回稳的趋势,接下来是传统的“小阳春”,可以继续观察后续有无改善。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为5400亿,低于去年同期的12900亿。

4.2月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10.97万亿,同比增长7%;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5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72万亿元。可以看到,仍然是居民存款增加最多,反映的是即使在低利率环境下,钱无处可去的预期;当然当预期改变时,也可能成为推动资产上涨的蓄水池,其中股市首当其冲。

5.2月的MLF和LPR利率连续第五个月按兵不动,维持原状。3月13日,央行会议上提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降准降息”。

 图片4.png

 图片5.png

《暂行办法》并规定了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

(八)工业增加值

 2025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比去年12月回落0.3个百分点,处于2024年5月以来的次高点。结构上呈现四点特征:

第一,工业生产的亮点在于采矿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至4.3%;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6.9%,较去年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水电燃气行业增速持平于去年12月的1.1%。制造业板块中,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最好。据国家统计局解读,1-2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比去年12月提速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较去年12月加快1.2个百分点。

二、国际经济形势

2025年2月,美国通胀数据继续呈现降温趋势,整体CPI和核心CPI环比增速均较上月放缓。尽管核心CPI同比上涨,显示出通胀的粘性仍然存在,但整体下降趋势逐步确立。与此同时,2月非农就业新增人数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U-3和U-6失业率均有所上升。考虑到山火、严寒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市场虽然有所降温,但在预期范围内。制造业扩张动能减弱,然而服务业依然维持扩张态势。尽管通胀回落趋势已显现,消费者信心有所下滑,但美联储仍需进一步确认通胀下行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在3月的会议上保持观望态度,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4.25%至4.50%之间。

2025年2月住房价格同比增幅持续回落。住房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24%,环比上涨0.28%,相比1月分别下降了0.15和0.0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主要居所租金指数同比上涨4.09%,环比上涨0.26%;业主等值的主要居所租金指数同比上涨4.43%,环比上涨0.3%(图2)。尽管住房通胀有所降温,但涨幅仍明显高于整体CPI水平,表明住房成本依然是通胀的重要支撑因素。这一趋势可能会对家庭可支配收入产生持续压力,抑制消费能力,同时限制租房市场的可负担性。

欧盟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商品消费出现企稳增长迹象,商品进出口修复反弹,但是投资端表现还偏弱。制造业PMI持续处在收缩周期,但环比有所改善,服务业则依旧保持高景气。

整体通胀水平在1月超预期反弹,但仍可控。1月CPI因为服务业通胀保持黏性以及能源项抬升整体有所反弹;PPI层面,工业品价格即将走出通缩状态。劳动力市场整体偏紧,失业率环比略有提升。

欧央行1月降息幅度符合预期,未来降息节奏会逐步趋缓。利率层面,1月欧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环比提升28bp。对于欧央行,1月继续采取降息25bp操作,符合市场预期,目前市场预期欧央行会在3月议息会议继续降息25bp,此后转为季度调整。

欧盟消费逐步企稳,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消费者悲观预期逐渐弱化。

欧元区制造业持续低迷,服务业仍旧强劲。制造业方面,2025年1月欧元区整体制造业PMI 46.6,前值45.1,分国家来看,德国45,前值42.5;法国45,前值41.9;意大利46.3,前值46.2;荷兰48.4,前值48.6。服务业方面, 2025年欧元区整体服务业PMI 51.3,前值51.6,分国家来看,德国52.5,前值51.2;法国48.2,前值49.3;意大利50.4,前值50.7;西班牙54.9,前值57.3。

欧盟整体失业率维持低位,劳动力市场偏紧。12月欧盟整体失业率5.9%,前值5.8%,分国家来看,德国3.4%,前值3.4%;法国7.8%,前值7.7%;意大利6.2%,前值5.9%;荷兰3.7%,前值3.7%。

欧元区CPI整体略超预期反弹,主要是能源项抬升影响,服务通胀保持黏性。同比看,欧元区2025年1月CPI同比+2.5%(预期2.4%,前值2.4%),高于预期和前值;核心CPI同比+2.7%(预期2.6%,前值2.7%),高于预期,持平前值。

欧元区PPI逐渐修复,整体即将走出通缩阶段。同比看,欧元区12月PPI同比持平,前值-1.2%;分国家来看,德国+0.8%,前值+0.1%;法国-3.8%,前值-4.7%;意大利+1.1%,前值-0.5%;荷兰-0.6%,前值-1.8%。

经济面上,日本1月核心CPI同比涨幅创新高。日本1月核心CPI同比升3.2%,为2023年6月以来最大升幅,预期升3.1%,前值升3%。日本东京2月份整体消费物价同比增长2.9%。东京2月核心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2.2%,预期升2.3%,前值升2.5%。日本1月失业率为2.5%,预期2.4%,去年12月失业率为2.5%。2月,日元汇率明显升值。月内日本通胀压力增强,日本央行加息预期升温。中下旬美元承压下行,同时关税政策、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美日息差再度收窄,支撑日元快速升值。

经济增速与全球经济地位:印度在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平均经济增速保持在6.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数据,2023年印度GDP达到3.53万亿美元,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经济结构与产业表现:印度的经济活动主要由投资推动,尤其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2024财年,印度的年度投资占GDP比重从疫情前的31.6%上升到33.7%。工业和服务业是总供给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农业部门则持续疲软,2024财年增速仅为2.1%。

市场吸引力与投资情况:印度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同步增长。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印度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并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跨国公司对印度投资前景的信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市场吸引力与投资情况:印度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同步增长。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印度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股票市场,并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跨国公司对印度投资前景的信心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面临的经济挑战:尽管印度经济整体表现强劲,但也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这既体现在总量GDP与人均GDP的差异,也体现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倾斜,更体现在地区之间国民生活水平的悬殊。疫情之后印度经济增长并不均衡,呈现K型复苏——经济复苏的方式有利于资本而不是劳动力,有利于大公司而不是小公司,有利于富人阶级,而不是在非正规经济中就业的人们。

2025年2月越南制造业PMI录得49.2点,较上月的48.9点略有上升,但仍低于50的中性阈值。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的驱动,整体订单有所下降。除了产出和订单的下降外,企业还暂停了扩招,导致2月成为连续第五个月减员。进入2月以后,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继续呈现高速上行态势。2025年2月,越南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预计达到562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长约9.4%,高于2024年同期8.4%的增幅。

这表明经济活动和消费者支出正在稳步复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率为6.2%,同样超过2024年前两个月5.3%的增长水平。按分项看,商品零售额占总零售额比重为77.2%,同比增长8.3%;此外,住宿和餐饮服务占总零售额的11.5%,同比增速录得12.7%;旅游和服务业虽然仅占总零售额的1.3%,但是其增速高达17.3%。

虽然受美国经济波动影响,2025年前两个月越南经济表现也略有起伏。但是从宏观经济和政策角度来看,越南经济目前依旧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时期,在经济高增速以及投资政策相对诱人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有望持续流入,这将进一步稳固越南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Copyright©2019 万瑞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16035998号-1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