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

时间:2025-07-31

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实现了5.3%的GDP增长,超额完成季度增长目标,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精准发力与经济结构的内生韧性: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净出口贡献31.2%,而投资贡献率降至16.8%,反映出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转变。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洲等在货币政策调整和财政刺激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一定的韧性。新兴经济体则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压力和贸易冲突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受到一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估计,2025年世界生产总值将仅增长2.3%,低于2.5%的门槛,这是全球衰退阶段的标志。与疫情前时期的平均年增长率相比,这是一个显著的减速,而疫情前时期本身也是全球增长放缓的时期。

贸易冲突是2025年上半年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加征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贸易规模增长放缓,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双重压力,2025年1月初至3月底期间,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下降40%,降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贸易冲突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信心,主要出口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新出口订单已降至50%荣枯线以下。

尽管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应该说是一份可圈可点、沉甸甸的成绩单。

下阶段,既要坚定发展信心,看到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有利支撑;也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发展中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实施好宏观政策,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形成合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2025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发生快速变化。面对复杂局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做强国内大循环,有效应对外部变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韧劲和活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增长稳定。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企业积极调整应变,促进了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二是运行平稳。经济运行平稳与否,要看生产需求指标的变化,也要看就业物价的情况。

三是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在总体稳定的同时,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国内需求扩大,生产供给增加,部分指标继续改善。

四是动能积聚。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期,随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经济平稳运行。

五是韧性彰显。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韧性和潜力持续显现,这不仅表现在经济的稳定运行,也表现在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增长。

总的来看,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各方面积极应对。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展现出较强的韧劲和活力。下阶段,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仍在显现,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巩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25年上半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3%,增速超预期。二季度实际GDP表现较好,同比增长5.2%,但名义GDP回落加快。二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3.9%,较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回落,其中,量的贡献率达132.1%,价的贡献率为-30.6%,量价分配严重不均衡。分结构看,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变动-1.1个百分点,库存过剩、降价出口、以旧换新均带来了物价的下行。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长5.7%,较一季度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0%。

图片1.png 

 

中国GDP同比增幅走势图

(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持平。

图片2.png 

(三)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某个时期内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2025年上半年中国PPI同比持续负增长,1-6月分别为-2.3%、-2.2%、-2.5%、-2.7%、-3.3%、-3.6%,跌幅逐月扩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三个主要分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8%,较前值回落0.9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前值-10.7%),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9%(前值10.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前值8.5%)。

(五)财政收入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92915亿元,同比下降1.2%;非税收入22651亿元,同比增长3.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89亿元,同比下降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6977亿元,同比增长1.6%。 

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442亿元,同比下降2.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4.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7269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271亿元,同比下降6.5%。 

(六)对外贸易进出口

中国出口表现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按美元计价,1-6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5.9%,6月当月同比增速5.8%,与前5个月增速基本持平,贸易顺差同比增速达24.3%,显示出口韧性持续。首先,2025年5月中美达成关税协议后,进口商为规避潜在关税风险,加速将订单前移至6-7月,直接拉动短期出口增长。其次,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持续高增,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形成护城河,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附加值,“中国制造”在成本、效率、配套能力上的综合竞争力,使其在关税调整期仍为全球进口商首选。最后,欧美需求疲软背景下,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对中国商品进口依赖度上升,对冲部分下行压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比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进口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相比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进入6月份,我国进出口整体、出口、进口同比全部实现增长,且增速都在回升。

(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M2、M1)

6月M1增速环比回升2.3个百分点至4.6%。一方面,去年同期M1受“信贷挤水分+手工补息清理”影响,余额仅增加2.47万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低值,为今年提供“修复弹性”;另一方面,在政府项目较集中落地的背景下,当月企业信贷修复明显,为企业账上带来大量活期存款,推动派生链条边际回暖,同时,在经贸环境不确定、美元指数走弱背景下,外贸企业可能继续保持着偏高的结汇规模。

6月末M2增速加快,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8.3%,结束前期下行走势。一方面信贷边际回暖,新增贷款同比多增,存款派生加快,叠加季末月理财产品回表效应,资金短期“回归”银行体系,推动M2阶段性抬升;另一方面,在上年同期金融“挤水分”影响下,M2增速环比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至6.2%,亦推升了M2当月增速。总体上看,当前M2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GDP名义增速,显示货币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的支持性。

图片3.png图片4.png  

 

《暂行办法》规定了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

(八)工业增加值

2025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0.7%。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

二、国际经济形势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世界银行、IMF、OECD、Conference Board均下调对2025年全球经济的预期。世行口径下预计2025年全球增速放缓至2.3%(去年为2.9%),在排除衰退年份的情况下,创下17年以来的新低。全球经济表现低于预期存在一系列背景:一是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带来不确定性,IMF测算关税导致全球GDP增速下调约0.8个pct;二是部分国家金融条件趋紧,芝加哥联储金融条件指数亦印证了上述收紧趋势;三是美欧就业市场供需趋于平衡,带动薪资增速回落。从结构来看,中美经济增长韧性相对较强;欧洲和日本增长中枢偏低;新兴市场则受制于外部金融环境趋紧的影响。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和粘性状态,美欧日6月核心CPI同比分别为2.9%、2.3%、3.4%。其中欧元区的年内回落路径相对更为顺畅一些;美国通胀一季度曾短暂反弹,4-5月呈现明显粘性,6月开始反映关税影响;日本通胀有所反弹。上述特征决定了各国央行决策环境的差异,欧央行今年已降息4次;美联储继续处于降息周期暂停的状态;日本央行上半年落地了一次加息。

2025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最大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此轮关税幅度大、速度快、范围广,不仅是针对贸易问题的技术性回应,更是对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重新校准。特朗普将关税视为多功能的“万能扳手”,用于应对各种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持续的贸易逆差、社会分配不公、国家安全、政府债务、非法移民以及毒品泛滥。

美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放缓态势。从需求侧来看,国内消费和投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国内需求增长乏力,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不佳,私人投资意愿受到抑制。同时,高企的长期债券收益率使得住宅投资受到约束,而关税的增加则推动了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抑制了消费。

欧盟经济在2025年增长动力不足,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1.0%,与2024年持平,但低于此前预期。欧元区作为欧盟的核心部分,增长同样疲软,预计增长0.9%。

 2025年6月,美国主导的“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欧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欧盟内部对是否接受10%基准关税产生严重分歧:法国坚决反对,认为将加剧企业负担;德国则推动“阶段性协议”,主张先锁定税率再谈判行业豁免;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则倾向妥协以避免更大损失。这场博弈的利害关系巨大——若7月9日前无法达成协议,欧盟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将从当前10%飙升至50%,直接威胁欧盟2024年对美2360亿美元贸易顺差,并已导致梅赛德斯-奔驰撤回盈利预期、Stellantis暂停财务指引、沃尔沃汽车取消未来两年盈利目标。

日本央行最新预测2025年(财年)日本实际GDP增速分别为0.55%、0.5%,OECD预测2025年日本实际GDP增速0.74%。

 从经济周期来看,与美国房价“双峰”不同,日本房地产周期中实际房价可能呈现“单峰”结构,这意味着本轮日本房地产周期或起始于2009年,当前房地产周期的进程刚过半。本轮房地产周期中第二个投资周期于2021年启动,当前仍处在上升期,倘若未来日本房地产周期的尾部与欧美经济体重合,则本轮房地产周期或许仅容纳2个投资周期。

日本2025年6月制造业PMI终值下修至50.1(初值50.4),较5月的49.4有所回升,标志着自2024年5月以来该行业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尽管数据下修,该指数仍创下13个月新高,主要受产出恢复增长推动。就业人数同步上升,积压业务显著减少。然而需求环境依然疲软——受美国新加征关税影响,6月新订单总量及海外销售额再度萎缩。采购活动虽连续第九个月收缩,但降幅为当前下行周期中最轻微;供应商交货期则小幅延长。成本方面,受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及运输成本上涨驱动,投入品价格通胀在5月触及14个月低点后小幅加速,导致产出品价格涨幅升至三个月高点。企业信心指数则回升至五个月高位。

6月23日公布的印度制造业PMI初值达到58.4,远超预期的57.7和前值57.6。 制造业已经很好,服务业更加火爆。印度6月服务业PMI初值60.7,预期58.5,前值58.8。 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不但都在扩张区间,而且还在加速扩张。二者的靓丽表现推动印度综合PMI飙至14个月新高,达到61。 再加上前不久印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印度2025财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4%,大幅超越经济学家预测的6.6%。2025财年全年,印度经济增长6.5%,有望在下一财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025年上半年,越南全国GDP同比增长7.52%,为2011-2025年阶段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农、林、渔业增长3.84%,贡献5.59%;工业和建筑业增长8.33%,贡献42.2%;服务业增长8.14%,贡献52.21%。

2025年上半年经济结构:农林水业占比为11.28%;工业与建筑业占比为36.96%;服务业占比为43.40%;生产税净额占比为8.36%。(2024年同期的比例分别为:11.49%;37.0%;42.98%;8.53%)。

2025年上半年各经济部门贡献率分布:最终消费同比增长7.95%,贡献率为84.20%;资本积累增长7.98%,贡献率为40.18%;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14.17%;货物和服务进口增长16.01%。


Copyright©2019 万瑞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16035998号-1

技术支持:平东信息